番茄小说

第23章 要去杭州

11个月前 作者: 茶乡牧马人

杭州,《诗刊》杂志社。主编肖诗轩正在看一首诗,它就是彭诚寄来的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其实就是彭诚抄袭海子在88年写的诗。是海子的代表作之一。这首诗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那是非常的有名。彭诚提前2年让它面世了,在心里对他说了句对不起了。这首非常优秀的现代诗。前世的时候,彭诚是非常喜欢的。在前世的时候,彭诚也是一个文艺青年,没少阅读比较出名的诗歌和散文。

从明天起,做一个幸福的人

喂马、劈柴,周游世界

从明天起,关心粮食和蔬菜

我有一所房子,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

从明天起,和每一个亲人通信

告诉他们,我的幸福

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

我将告诉每一个人

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

陌生人,我也为你祝福

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

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

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

我只愿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

“这是一首难得的好诗啊!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,唱出一个诗人的真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诚善良。抒情主人公想要做“一个幸福的人”,愿意把“幸福的闪电”告诉每一个人,即使是陌生人他都会真诚的祝愿他“在尘世获得幸福”。诗人想象中的尘世,一切都那样新鲜可爱,充满生机与活力,字里行间透出积极、昂扬的情感。整首诗乍看是以淳朴、欢快的方式发出对人的真诚祝愿。”肖诗轩喃喃道。

“是啊,这首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是一首明朗、最温暖的诗。诗中有许多充满希望的字眼……但在温暖的春天里,隐藏着冬天的讯息。”对面的同事王建国应道。

“这个彭诚还真是不错,诗写得很好,之前的《我在等你》《恋曲1986》《云水之恋》。今年的诗友会应有他一个,我倒要看看他的真面目。”肖诗轩喃喃自语道。

自从彭伍青家在大棚疏菜上市后,来他家走动的人就多了起来。差不多三千元的收入可是一笔很大的收入了,有钱了,地位也就随之上涨,见他的人无不露着笑脸,见面四哥四嫂叫的可亲热了。

“四哥,明年我也想跟着你后面做点大棚菜,你可要帮帮我啊。”彭武琴给彭伍清上了一根烟笑着道。

“四哥,我也想搞。”吴光友也跟着道。

“四哥,育苗我是搞不了的,我想你给我买点菜苗。”彭武利道。

彭伍青倒不是个藏私的人,能帮到乡亲也是很高兴的。

“你们也知道这个大棚是我儿子搞出来的,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意思?”彭伍青虽说想帮乡亲,但他也知道自己只是个出力的,并没什么技术,一旦好心办坏事就对不住人了。

彭诚一走进屋看到一屋的人围着父亲说话。

“光友舅,武琴大叔,你们都在啊。”彭诚叫了一大串。

“彭诚你来的正好,我们也想跟着你家后面种大棚菜,你屋爹却说要问问你。你小时候我可没少披过你,还被你撒了一泼尿呢。”

“就是,我屋哪一年杀年猪没有喊你吃?”

“有年子你在长岛河洗澡扭了脚,是我背你回家的。”

见到彭诚,一个个打起了感情牌。

“你们可要想清楚了,这个大棚菜是有风险的投入又高,一旦着起病来可能是颗粒无收到时候不要怪我家啊。”对于他的心事彭诚那不明白。

“这是说什么话呢,我们是那样的人吗?”吴光友道。

“就是,有损失哪能怪上你家呢。”彭武琴道。

“那好吧,你们先把地整好,底肥可以多埋一点猪牛粪配一点复合肥。地膜最好是黑色的,这样既不长草还能保温。大棚架子就用竹子。这样可以节省一点。”

“彭诚,这里有你一封信,是邮递员刚才送来的。”彭伍青递过一封信道。

彭诚拆开一看,原来是封邀请函。是《诗刊》杂志社邀请他去参加诗歌研讨会的,地点就在杭州。时间是8月20号。

8月下旬,这时间到是选的好,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开始转凉了。再说早彭诚就想出去走走了。这个时候的西湖应该没有后世的那么多人吧。

“什么?你要去去杭州。?”一听儿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,胡凤惊讶在道。

“是呀,有人出钱,怎么不去?”彭诚笑道。

“可是那么远,你一个人那怎么行。”胡玉凤担心地道。

“娘,你就放心吧,我都十五岁了。还怕我走丢不成?”彭诚扶着她的肩笑道,

“你才十五岁呢。一个人去我不放心。外面人生地不熟的。出事了怎么办?”胡玉凤她哪里放心的下。

“要不您和我一起去?”

“去去去,尽说胡话,我一个大字不识的乡巴老干什么去,不是让你招人家嫌吗。我可不能给你丢面子。再说人家又没请我,这一来一去的不知道花钱多了去,我才不花这冤枉钱呢。有这钱我还不如买一件新衣服。”胡玉凤连忙道。

“男了汉嘛当然得闯天了,想当年我还不是一样。”彭伍青对儿子倒是很有信心。他相信以自己儿的本事是不会吃亏的。

“去,去,去,你也就到花垣县,杭州多远啊,听说坐火车都得两天两夜。再说你那时多大了,都快三十。能比吗?”胡玉凤嗔骂道。

彭诚当然能体会母亲的感受,之后数日不再提出门之事。心想过几年再去也不迟,反正自己才十五岁,有的是机会。

暑假连作业也没有,平日里除了写作,就是帮家里干活,一般情况爹娘也不让他做。

每到假期,村里的孩子基本上都会去放牛,有的是几户人家共一头,有的是一家一头。合伙的就轮着去放。彭诚家有四口人,原本是分了一头小水牛的,因大舅家没有,就提出了他家负责养,生了小牛一家一半。却不想被偷牛的给偷了去,为了找牛出动了亲戚朋友,结果牛没有找到,倒是贴了不少的钱。后来到信用社贷了四百元又买了一头,仍然放在大舅家。因此,彭诚是不用放牛的。

夏天,村里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基本上是泡在河里。只要是不下雨,或者了河里长大水,彭诚基本上每天早上都会下网鱼。哪个塘全多,哪个滩好放网,哪个地方水草多,他都一清二楚。只要下了河就不会脱空。

这不,大清早的他就来到了三里外的水文站外的河边。水上文站前面的水塘因之前修公路落入了许多石头,因此岩窝多,除了白条鱼多,桂鱼也特别多。,河塘大概有三十多米长,宽十来米,最深处也只有一人多深。放了几网,就粘了一斤多,桂鱼占了一半。正当彭诚在河塘上的河滩边解鱼的时候,一阵阵牛铃声传了过来。牛群之后就是一群放牛娃,田恬背着个背笼就在其中,看见河边的彭诚,她心中一喜。快步走了过去。

“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?”好几天没有看到了,田恬的目光中透的喜悦。

“专门来等你的。”看到心中的爱人,彭诚也是满心欢喜。

“就知道哄人家。”田恬红着脸嗔道。

彭诚就是喜欢看她那娇艳的俏脸,他很麻利地用柳树枝穿着小鱼,不一会儿就穿了长长的一串,大概有一斤左右,然后递给田恬。二人又说了一会儿的话。怕被人看见惹来不必要的麻烦,彭诚道:“回后后,洒上盐,晚上炒。

“嗯。”田恬愉快地回了家。

“爹,你把鱼淹一下盐。”;看到正准备出门的父亲,田恬把鱼给他。

“妹,给哪里得的鱼?”田绍来问。

“同学给的。”小跑中的田恬并不回头,她得赶上自己的牛。

“咦,孩他爹,你从哪来的鱼?”看到丈夫手上的鱼,杜高莲惊讶地问。

“是田恬送来的,说是同学给的。也不知道是哪一个同学,这么大方?”田绍来笑道,因为这个时候只有亲戚才会送东西的。

关闭
最近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