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云天,黄花地。
西风紧,北雁南飞。
深秋之季,栖霞山的枫叶已是一片绯红。
秋风拂面,虽无寒风之凛冽,却也给人以直接快意。
醉翁有云:夫秋,刑官也,于时为阴;又兵象也,于行用金,是谓天地之义气,常以肃杀而为心。
秋风一阵,忽闻清脆马蹄铃儿响。
碧云天,黄花地,西风紧,北雁南飞……
清爽女童之声,抑扬念叨的,正是王实甫所著《西厢记》里诗句。
此段描述的是崔莺莺和张生的离别之景,秋意朦胧,情谊不舍。
声音清脆,却难掩气愤之情。
爹爹是被银票糊住了眼么,竟把我许配给一个陌生人?她嘟囔道。
连小石头都要和我作对!说罢,她一脚将脚边石块踢飞老远。
想着父母的话,她不禁叹气,自是愤愤难平。
在他们家,除了她父亲,谁都把她宠上天。
在这种环境下成长,叛逆之心更比寻常。
但凡我是个男儿,也不至于此!
她轻扬起了右手的缰绳,唤道,追风啊追风,出来开心吗?
她自然是对着身边的一匹小马。
这小白马个头不大,倒也俊俏,似乎和小主人待得时间久了,竟也通得人性,小主人话音刚落,它便对天长嘶。
她开心地摸着马鬃,笑道,你这小马屁精,怪不得讨爹妈的欢心。
这小女子,白色衣裳外配着一件粉色的鹅绒小袄,配着一条粉色小棉裙。胸前挂着一块紫龙盘云玉,腰间配着一把白银小短剑。黑色的双眸一点如漆,灵动而闪烁着一个豆蔻少女对这个世界的好奇,漫天枫叶与她粉色衣服相得益彰,白色骏马又如同白云一片,在万红丛中缓缓飘荡。
她拉着追风缓缓地走在山路上,说道,这时候若是回去,以后更是难以抬头。
枫叶如火,随风飞舞。
微凉的秋风,吹在这位小姑娘身上,吹红了她粉嫩的脸颊。
说也奇怪,这栖霞山上,竟不见得一丝人烟。
复行六七里,看不到路的尽头,周围的枫林艳丽清幽,秋风吹过,只有树叶婆娑之声。
她牵着白马,有些疲惫。
自她离开家门,就一路南行,说道,追风,难不成我们走错路么?
他们已走好久,却不见一户人家。想着今晚无处歇息,她便不知所措,身上的几两碎银也无处可用。
她说道,二爹爹曾说过,外面总是好人多的,困难之时,自然会有人伸以援手。
枫叶更浓秋愈浓,一晌贪欢如梦中。
越是风景优美的地方,越不见游人踪迹。
虽然平凡人众多,但非常之人也并非只有一个。
不远处,一素衣女子站立在枫树之下,颜容清淡,柳叶细眉,杏花双眼,看着远方,神情中光芒微泛。
终于见到一人,小姑娘不禁喜上眉梢。
她一跃而下,跳着上前询问。
那素衣女子没有听见,依旧看着远方。
她又问了一遍,依旧没有回答。
顺着素衣女子看的方向望去,是一条延绵的长河。
长河的水如同一条玉带,牵连着东西两个方向。河上帆船点点,来往不绝。
她跳起轻拍素衣女子的肩膀,那女子这才回过神来。
她重复了一遍,我在和你说话呢
素衣女子轻声道歉道,你说什么?
她笑着说道,附近可有客栈?
素衣女子指着身后的山路,说道,喏,从这里下山,便是明珠城,那里就有客栈。不过山路漫漫,你现在下山,时间也有些晚了。
她着急道,那怎么办?
素衣女子继续说道,此山名叫栖霞山,山下有座天鸿寺,小妹妹可以去那里借宿一宿。
佛门乃清净之处,她顿觉不便叨扰。
她犹豫再三,问道,那姐姐身居何处?
素衣女子先是一怔,接而微微笑起,道,那间茅草屋,便是我的住处。
她看着素衣女子的所指之处,果然有一间很不起眼的草屋,住在这里,是否太过清苦?
还未等素衣女子回答,她继续道,我可以陪你聊会天,解解闷。
素衣女子摇头笑道,在等一个人。
她好奇问道,哦?
素衣女子道,他说,枫叶最红的时候他就会回来。
说罢她又眺望远方。
枫叶飘落,落在素衣女子身上,装点她的衣裳。
风卷红叶叶漫天,熬断秋思有谁怜?
小姑娘突然想到,自己家人,会不会也这么看着远方,等待自己归去。
想到这里,她竟有些难过。
那素衣女子听到轻声抽泣,便俯身问道,小妹妹怎么了?
她说道,没什么,景色太美,一时情难自禁。
素衣女子笑道,是想家了吧。
小姑娘道,哦?
素衣女子道,你年纪尚小,一人牵马在外,又问我留宿之地,想必是第一次从家里出来。
小姑娘没有点头。
素衣女子道,妹妹身上穿的,胸前戴的,腰间配的,都不是普通之物。
小姑娘没有点头。
素衣女子道,其实你该去的地方不是山下。
小姑娘急声问道,那应该是哪?
素衣女子道,那儿!
她看着素衣女子所指方向,竟是自己身后的山路。
素衣女子道,那才是你该去的地方。
小姑娘心中一怔,假装镇定,笑道,姐姐怎如此厉害,竟猜对十之八九。不过,我现在还不便回去!
素衣女子道,那希望你一路平安。
说完,素衣女子又停顿了一下,想了一会,还是说道,天色尚早,妹妹还是早些回去为好。
小姑娘谢过她的好意,告别道,谢姐姐好意,咱们有缘再见!
素衣女子看了看小姑娘,道,我叫何清清,有缘再见。
这时,小姑娘早已骑上白马,向着山下飞奔而去。
我叫梁爽,爽快的爽!
话音消弭在云宇中,她连同白马,也消失在一片绯云之中。